08-29
東森深度周報/不滿低薪、勞動壓榨 報復性離職成常態
2025-08-29
HaiPress
研究顯示,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「報復性離職」,也就是用離職表達抗議,在Z世代尤其明顯。(圖/東森新聞)
面對工作上的不滿與委屈,您怎麼處理呢?研究顯示,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「報復性離職」,也就是用離職表達抗議,這個現象在Z世代尤其明顯。專家分析,年輕世代不願忍受不合理對待,加上缺工,讓他們更有底氣「說走就走」,這已經是當代資方,要共同面對的管理新課題。
你有聽過報復性離職嗎?就是用離職來表達抗議。專家說,這現象在Z世代是特別明顯,原因是什麼?來看我們的專題報導。
堅持面對面,還員工開會。秦朝公司總經理唐仁俊,每週固定親自參與會議,傾聽行聲。對於職場氛圍,他格外用心。
秦朝公司總經理唐仁俊:「上下的層級裡面去做一個KPI的議定,剛好跟公司的目標能夠結合,那這樣的過程裡面比較能夠上下一心,而不是好像做不好就找人。」為什麼要以更開放的心態溝通?因為他面對的是新一代的Z世代年輕人。降低離職率、珍惜人才,比什麼都重要。
根據調查,有超過三成新人待不滿半年就離職。現在要補職缺,平均得花53.4天才找得到人。尤其當今的Z世代,興起一股報復性離職的浪潮。
Z世代代表小拉:「主管的言語方面,會讓我覺得有點受到職場霸凌,就想要趕快離開。」
我們找到Z世代的小拉,就曾以報復離職來表達不滿。他從事業務工作兩年,因為職場環境不友善、經常被欺負,不想忍氣吞聲,一個念頭上來,毫無懸念就奉上辭呈,頭也不回。
Z世代代表小拉:「看到資深的同事在分配那個大案子的時候,就是永遠都不會輪到我,所以我後面就會想說,那我繼續在這邊也沒有什麼意義。主管也比較偏情緒性,每天的情緒都不太穩定,言語上面就會瞧不起我們這些比較年輕的同事,就是會嫌酸刻薄這樣。」
所謂報復性離職,是員工不滿工作,用辭職表達抗議,希望讓公司面臨人手不足或受影響,藉此達到一些報復效果。有些怨念更深的人,不交接甚至不告而別,成為宣洩情緒的出口。
我是老派我不老派Youtube創意短片:「剛剛在會議中是不是一直在發生?對,我知道你事情都有做好,但是……對,我們先離開好了。就是我,他離職了。對啊,剛剛講手機的事情而已。對,就是報復性離職,說走就走。」
留下錯愕的老闆。市面上YouTuber透過創意影片,演出資方遇到的報復性離職,已經逐漸成為常態。
專家坦言,癥結點就在世代觀念不同。
資深副總暨人滋長鐘文雄:「我們會發現在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上面的互動跟溝通的評論、跟回饋的評論就變得比較低,甚至會有一些誤解。年輕人他們對於工作上面,他也想要找到有意義跟挑戰性的工作。當公司在職場上面,你必須要讓他們知道說,你為誰而戰。」
根據調查,Z世代離職有五大關鍵原因:
一、職場氣氛差。
二、薪資沒成長。
三、常常加班,無法和生活平衡。
四、工作不具發展性。
五、其他協調機會多。
勞資市場反轉,自媒體成常態,都容易讓員工默默出走,一刻都不想多待。
資深副總暨人滋長鐘文雄:「現在台灣的工作機會數,確實都維持在很高的缺工狀態。他們的世代又少,主管反而會覺得說,為什麼要在這邊忍辱偷生?」
職涯諮詢師陳韋丞:「新世代的人,他們會勇於表達自己的主張,還有感受和想法。但在這個過程當中,他們可能就沒有從企業的角度去考量到。報復性離職,我覺得對於主管或企業來說,也許不用抱持著覺得說我被背叛了,反而比較像是說,他是一個訊號,那個訊號是也許我們有一些需要對話的地方。」
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特質。無論如何,雙方若能放下既有框架,改善溝通方式,讓員工產生歸屬感,才有機會真正留住人才,減少惡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