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森深度周報/空難怎減傷亡?俄羅斯工程師設計「可分離機艙」

2025-01-08     HaiPress

俄羅斯有一位工程師早在十一年前,提出膠囊機艙的構想。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)

去年年底國際間經歷多起空中意外,其中南韓濟州航空179人死亡的意外最嚴重。航空科技發展至今,如何減少這樣迫降時的傷亡?俄羅斯有一位工程師早在十一年前,2013年時就提出膠囊機艙的構想,當遇到危難時,機艙可以跟機身脫離,然後以降落傘迫降,一起來看這樣的構想能否實現?

要是早點發明這樣逃生座艙,濟州航空、亞塞拜然航空空難的傷亡可以減少,這是一位俄羅斯工程師(Vladimir Tatarenko)2013年就公布的模擬影片,可彈出自行降落的飛機客艙。

影片一開始飛機起飛前,客艙跟機身分開後才連結,然後起飛如果遇到危難,機艙跟機身之間紅色顯示的裝置可以脫離,重點是,客艙脫離後如何落地,構想是靠降落傘著陸,然後乘客再分批離開機身,即使迫降海上也能相應下機,這麼好的構想,十年來卻只是紙上談兵,除了技術,更因為成本,空難傷亡慘重,但機率低,這樣的比率與賠償損失,跟研發分離式客機成本相較,還沒有飛機製造商願意投入。

降落時遇到側風只好重飛,實務上每天都會發生,國際民航組織ICAO統計,空難發生8%的在起飛,21%在降落,另外71%發生在飛行途中。

飛行途中遇到鳥擊等狀況迫降,2009年當時全美航空班機迫降紐約哈德遜河畫面記憶猶新,全機乘客全數生還,但最難處理的是像亞塞拜然航空這樣被炮火襲擊,重演當年馬航被擊落事件,馬航意外屆滿正好十周年。

馬航MH370事件罹難者父親李先生:「說實在這幾年,我最切身感受,就是我像一個鬼一樣在這裡活著。」

馬航MH370事件罹難者女兒Grace Subathirai Nathan:「(馬航)MH370的憑空消失,遠遠超出了我們需要關注的範圍,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MH370並不是一段歷史,而是攸關整個航空安全的未來。」

民航客機如何避免被火炮攻擊,以色列航空號稱全球最安全,而且是以航限定版,在機腹裝置飛彈導引裝置,讓飛彈在機身外引爆。

事件起源於2002年底,就在911事件後一年,兩位以色列遊客在肯亞飯店遭遇炸彈攻擊身亡。

時任肯亞反對陣營領袖Mwai Kibaki(2002/11/29):「在這發生的一切是場悲劇,我們肯亞對此表達哀痛。」

沒想到過幾天,另外一家以色列籍航空公司差點在肯亞上空險遭兩枚飛彈擊落,這讓以色列發現,針對以色列客機劫持攻擊事件可能捲土重來,因此善用國防科技專長,研發裝在機腹的飛彈導引裝置C-MUSIC,發出干擾波,引導飛彈熱源,在機身外安全範圍提前被引爆,2014年起,裝在以色列三家航空公司波音系列機型。

只是飛機得自帶防空裝置,到底算安全還是最不安全?以色列民航機或人民遭劫持,最著名是1976年,一架載248名乘客的法航班機被劫持到烏干達恩德培機場,想換來釋放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員。

《恩德培行動》電影片段:「誰敢再不聽我的話試試看。」

最後以色列情報單位摩薩德,直接派100名菁英降落烏干達擊斃恐怖分子,人質最後多數被救,劫機者全數被擊斃,這是史上著名的恩德培行動。
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本站所有資源全部收集於互聯網,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,如有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等,請給我們留言。